孙澜赫个展——体育场

2022年3月26日 - 4月24日 厦门

前言

文/肖瑞昀

 

展览名“体育场”,不仅指代物理意义上发生运动赛事的场地,同时指向了与体育相关的“场域”(Field)1。孙澜赫将空间概念延展至历史文化与社会经验,并且围绕着体育如何在象征层面上的信仰转移进行讨论。

 

孙澜赫引用神话中的形象和故事,由此展开一系列作品的叙述:装置《偶像》来源于爱神厄洛斯为运动员提供刮身板,以及神话中运动员间传递的标枪,那是对理想竞技之美的追求和胜利的渴望;《体育纪念碑》则树立形象的另一种方式——丰碑,利用希腊柱式,以及装饰其上的攀岩手点、运动水囊等现代产物,使得古典与现代在这一具有仪式感的雕像中矛盾合一;由运动面料制作的大尺幅图像《女冠军》、影片《体育场》效仿的是古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其形象代表着野性与文明之间的竞赛,体现了当下体育形象与仪式的影射。

 

孙澜赫透过形象转换、拼贴等方式,探讨体育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作品采用了现成物进行创作,将无序的物品进行重新编排,使材料和元素转换其含义。例如《女冠军》将当下女性广告图像,置入体育英雄的形象之中,而《游戏》由图像拼贴而成的奥林匹斯山,同样虚拟地构建了体育崇高的精神形象;《体育场》透过具有科技感的服饰造型和镜头运动,在当下的环境中还原一场古代的追逐仪式;攀岩手点以当代图腾的方式,在《游戏》、《体育纪念碑》中不断重复出现,代表着人类用理性制定的规则,象征体育的游戏本质。

 

“所有身体运动起初都是祭礼。” 2 孙澜赫反观过往的体育世界,是如何通过仪式及象征符号等复杂的手段,强化其神圣的一面。古希腊仪式中的图腾、偶像和拜物,正透过孙澜赫作品呈现的现代技术手段,转移到当下体育的生产和消费。现代人追随竞技比赛的愉悦和刺激,体育从神圣走向了世俗信仰,“更高更快更强”等话语充斥于人们塑造的现代体育神话之中。

 

注:

1.《艺术的法则》等著作中,布迪厄认为社会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场域,这些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并非实体存在,而是结构化的群体想象领域。

2.德国体育史学家卡尔·迪姆在《体育世界史》,开篇便给出了“所有的身体运动一开始都带有祭祀性质”的论断,最为知名的古希腊奥运会就是竞技运动与宗教庆典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