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近日于北京举办初选和复选评审,甄选自四十六份有效投稿的五份策展方案入围,将于2024(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呈现入围方案群展。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Curatorial Award for Photography and Moving Image)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于2021年联合发起,通过策展方案公开征集、专业评审团评选、策展主题课程培育、项目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举措,吸纳优秀策展人参与影像的跨学科研究和策展实践,为当代影像艺术生态带来优渥土壤。在过去的三年中,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支持了十五组策展方案获得与公众和媒体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三届奖项得主将策展方案向公众呈现并随后前往欧洲进行访问交流,一百九十六位/组策展人通过"影像策展大师班"获得向国际资深策展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今年,奖项的征集范围从中国大陆扩展和延伸至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并收获五份来自港澳台的策展方案。经由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纪录片导演曹丹,荷兰艺术家、策展人Ruben Lundgren,策展人、研究者和影像创作者于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委会成员齐燕组成的初选评委团评议和的讨论,十组策展人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为期两日的复选评议会、艺术家讲座、美术馆探访等学术交流活动。
本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复选评委团包含:艺术家、策展人及第八届横滨三年展联合艺术总监刘鼎;策展人、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总监王乃一;策展人、研究者和影像创作者于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发起人及联合总监、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及总监荣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委会成员齐燕。
评审团通过初评及复评两轮审慎研讨,臻选五组入围方案:
幽灵舞|策展团队: 陈泉池、谭欣然
展览"幽灵舞"以影像档案为媒介,探讨记忆和历史的幽灵性存在,旨在重述跨国流动中的时空断裂与地缘离散。艺术家的摄影、影像装置和档案作品,以反客观理性的方法论对现有档案进行解构、重建或覆写,打破线性历史叙事,以疗愈官方记录引发的遗忘与迷失,重新勾勒全球游牧想象下个人与群体的身份轨迹。所有影像档案如幽灵游离于生成与消解之间,承载着人类对存在的焦虑与未来的期冀,如同循环不息的舞蹈,伴随着跨越时空的记忆回声。
陈泉池,2001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当代艺术田野里的漫游者。她拥有社会学和艺术史背景,关注作为整体的文化生态,特别是艺术与情感在社会空间中的产生和消费。她的研究聚焦于艺术机构/非机构的运作和城市文化流动,而策展实践则探索宏观叙事与个体轨迹的并置。她在香港、温州、北京、伦敦等地和网络留下了一些实践的足迹。陈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得一等荣誉社会科学学士学位。目前,她在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就读文化、批评与策展硕士学位。
谭欣然,出生于2000年,策展人及研究者,现工作生活于香港和上海。她的策展兴趣关注空间、边界与离散,探讨该语境下的跨文化经验、对抗的可见度以及个体性与机构性间的权力动态。她在上海、香港、伦敦拥有机构策展参与及独立策展经历。她于2023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文学学士学位,2024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当代艺术策展文学硕士学位。
在此,我们短暂美丽|策展团队:黄羽婷、高哲君
情感是连接身体和观念的桥梁和战场,它促使我们亲密互动、鲁莽行动或仓皇解离。我们认为,广泛谈论爱或浪漫爱及其幻灭是危险的。在全球移民和流动的背景下,本方案希望揭示那些被掩盖的"法外情感",即新自由主义社会中被贬损的亲密联结。本展览聚焦全球迁移中发生的复杂情欲关系,这些情感常与数字技术和图像紧密交织,尚未定型,展现为不合作的游行或表演。"Stage"作为这些作品中共享的空间构造,既是显著的舞台,也是不可见的搭建,成为展览的叙事与空间线索。
黄羽婷出生于1996年,她是一名写作者、策展人和研究者,现生活和工作在杭州。她获得北京大学艺术史论和哲学双学士学位(2018),莱顿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型硕士学位(2020)。羽婷的策展兴趣围绕亚洲的社会介入性的艺术实践和替代性空间展开。她的近期写作和评论散见于 Artforum(中文版)、打边炉、ArtReview China等平台。除了狭义的当代艺术,她持久的兴趣还包括RPG电子游戏、东亚嘻哈音乐和中国的当代道教实践,尤其是它们和性别研究与解殖之间的隐秘联系。
高哲君是一名常驻中国大陆与香港的策展人、写作者和兼职艺术家。他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及文化管理硕士学位。他的策展兴趣集中在当代艺术的文化和政治议程上。最近,他特别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创伤历史的写作和面临苦难的个人的身体问题之间的动态关系。他强调策展人作为一种文化中介人的角色,致力于撰写无声的故事,由此创造一种新的"历史"叙事形式。通过策划和艺术创作,高氏旨在展示和记录后殖民时期亚洲和非洲难以启齿的故事。
金属游历|策展团队:林以宁、杨佳馨
金属游历以"金属"象征病患与医疗器械,探讨生命中的创伤与记忆。展览通过行李箱的旅行意象与病患的生命经历,展现两位艺术家与家人在病历中的互动:杨佳馨利用母亲手写病历笔记与日常影像,通过母女对话探索照护关系与身体记忆;刘清华则通过动态影像,描绘父亲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盲场"经验。展览反思病患的痊愈旅程,借由文件形式呈现,象征艰难且富有勇气的奥德赛之旅,邀请观众通过私人相册探索病历中的金属光泽与艺术的深刻交织。
林以宁,1995年出生于英国剑桥,现居工作于台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RCA) 当代艺术策展 (Curating Contemporary Art) 硕士。她对视觉艺术中角色之间的声响深感着迷,热衷于观察和记录经验的档案化过程。自2020年起,她主理《随艺聊聊》艺术广播节目,专注于探讨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策展人之间的声音对话。
杨佳馨于1999年出生台南,目前创作生活于台北。她通过摄影、影像装置、艺术家书等多元媒材、媒介分享"病痛经验与创伤"之课题,由疼痛、印痕与其延伸探索身体、影像经验、材质、物与空间的连接,反思病痛经验与创伤所带来的感性叙事、片面感知、身体感与多感世界等面向,以及疾病记忆与现实状态等生命课题。
油上啖汤|策展团队:刘芳菲、孙辽
浮油不溶于汤底。油之分层,即是对社会感知的差异。我们视汤中油为海中岛,从一碗家常汤开始,滑向油身后的广袤海域。在资本分配有寡众、新自由主义盛行的当下,以油上汤搅动"浮油般的国族命运"之外的可能。此刻,摄影不再只是一种技术,而是如同油洗一般,翻涌、澄清、淘出人类所面临的真实困惑。本次展览名取用于广东谚语中新鲜煲好的第一口 "头啖汤",勇者尝鲜?此亦是在激变者涌现的个人命运中,我们觉知人之间宝贵的关怀、背后无限的能动性、洞察力时,希望正如油光,熠熠生辉。
刘芳菲是一位以策展作为社会实践的研究者,她的研究聚焦于全球南方语境下在制度中建立、消化历史的情感政治, 还原被话语抹去的档案。她毕业于川美艺术人文学院,现居北京与广州。2022 年,她的展览获得全球大学生虚拟策展设计赛道特等奖,并执行策展伦敦设计周可持续中国单元。2023 年至今, 刘芳菲策划的展览曾在与嘉德艺术中心和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呈现。她曾在 Pills Architects 担任策展 人,目前任 X ACADEMY 设计部门学术研究员。
孙辽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工作于广州和武汉。她近期的研究和实践聚焦于景观建筑的社会实践与社区营造。孙辽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空间与平面设计类奖项,她策划的展览曾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展出,项目包括青年艺术 100 年度展"爱乌及屋:声景、工作室地理与当代艺术实践"、"一 瞬之光"。此外,她还作为国际义工参与了Education Without Barriers的工作。
亲密断章|策展人:邹捷蕾
"亲密断章"展览聚焦于东亚语境下亲密关系中无法言说的隐痛与裂痕。展览通过行为影像、媒体装置,意图通过一种"不言说"的身体语言与断裂的视觉语言,将亲密关系中的"裂痕"在代际、性别和文化身份等方面具体化。展览以碎片化的迷宫形式,让观者在其中游走,探索亲密关系背后的情感漩涡。当然,"亲密断章"不只仅关注亲密关系的裂痕与破碎,更强调个体在其中的寻找与重构,通过这场迷宫式的旅程,观者不仅仅是旁观者,更在不断被引导成为"他者"--在探索他人关系中的裂痕时,也在反思自身的情感与身份,并在破碎中重新构建对亲密与归属的理解。
邹捷蕾,策展人,写作者,出生于2001年,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展览研究硕士在读。其策展及展览执行项目曾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赤湾一号艺术中心、伦敦Bomb Factory合作展出。她的策展实践与媒介研究紧密结合,探索数字时代的技术批评、流动空间以及其中的权力失衡。目前,她的研究重点是卡塞尔文献展为主的去殖民化和去中心化的知识生产模式。
在与候选策展人深入交流后,本届"影像策展人奖"评委刘鼎感言:"从艺术家的角度,我很欣喜地看到年轻策展人们对于艺术的热忱。从今年参与复选的策展提案中可以看到,他们努力地将自己的学习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勇于且善于开拓艺术的视野,也积极地展开实践与探索。一些具有艺术史学习背景的策展人能将艺术史的意识带进对于当代艺术创作的认知和展览的策划之中,非常令人期待。"
2024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举办"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展"和"影像策展创作营"。第四届奖项得主亦将在开幕周期间评选和揭晓。获奖方案将在本项目支持下,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展出,并巡展至中国或海外其他城市,奖项得主亦将获得十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沿袭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培育人才、香奈儿支持不同领域具有冒险精神的新生代艺术创作者的共同使命,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将持续推动影像艺术的研究和策展实践、以开放和多元的态度鼓励年轻策展人的参与,更大范围地进入公众视野,助力当代优秀影像创作的推广与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