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霏霏 《情人的眼》 我的艺术实践根植于心理学和人类学,对个人文化身份进行探索,试图分析其形成及其演化。并试图用视觉语言对哲学上的个人欲望的抑制及放纵进行阐述。 多媒介的综合使用是我试图探索的视觉化路径。从物质到虚拟的空间,从静态图像到动态视频,我试图重新发现二维图像及三维空间的边界。我关注物与人之间的转换及叙事,并以此作为自省,及与观众交流的方式。 作品《情人的眼》起初只是对男性的凝视解读的一个泄洪口。但随着我之 后的实践中使用的人工制品(artefacts)逐渐增多,带有历史指向的图 像亦越来越多,关于历史及当下的对照及追问便随之变得迫切。我不禁开始反思,《情人的眼》中使用的希腊雕塑,关“凝视”(gaze)的理论,甚至是模特们冷漠的眼神,是否都指向我个人对历史及当下间的对照及比较。 同时,我所挪用的图像因为多由博物馆的藏品及文献而来,也引发了我对 博物馆这个介于当下与历史之间的介质的好奇。

    于霏霏

    《情人的眼》

    我的艺术实践根植于心理学和人类学,对个人文化身份进行探索,试图分析其形成及其演化。并试图用视觉语言对哲学上的个人欲望的抑制及放纵进行阐述。

     

    多媒介的综合使用是我试图探索的视觉化路径。从物质到虚拟的空间,从静态图像到动态视频,我试图重新发现二维图像及三维空间的边界。我关注物与人之间的转换及叙事,并以此作为自省,及与观众交流的方式。

     

    作品《情人的眼》起初只是对男性的凝视解读的一个泄洪口。但随着我之 后的实践中使用的人工制品(artefacts)逐渐增多,带有历史指向的图 像亦越来越多,关于历史及当下的对照及追问便随之变得迫切。我不禁开始反思,《情人的眼》中使用的希腊雕塑,关“凝视”(gaze)的理论,甚至是模特们冷漠的眼神,是否都指向我个人对历史及当下间的对照及比较。 同时,我所挪用的图像因为多由博物馆的藏品及文献而来,也引发了我对 博物馆这个介于当下与历史之间的介质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