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踪不定 胡为一、李博、孟煌、莫俊峰、秦晋张竹筠、郑宏昌(均为中国艺术家) 杜曦云 对未知开放,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滋生出 多元的样态。当下的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驱动着方 方面面的改变,有些立竿见影,有些缓慢显形。 空间和人口数量都相当巨大的中国,不同年龄、地域、性别、身份、阶层的人, 生长出越来越纷繁的差异。多元的样态和丰富、不确定等紧密相联,归因于实况的复杂。这是当代中国最富有魅力之处,也是众多问题、态度、方法的汇集之处。当然,环顾四周, 不确定似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即使欧美发达国家,曾经明确坚定的很多理念和状态,也在含混暧昧着,乃至剧烈变调着。 作为一种秩序,当代文明有清晰界定的基底,在这个基底上让各种可能性自由生长。在当代中国,各自奔走的个体,行踪各异, 但是否有对当代文明的明确意识和主动追求?或者,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对与之联动的各种秩序是否有清晰的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只有仔细辨别不同个体的具体行踪,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体验。 对艺术家来说,肉身在场的日常生活本身是最真实的。除此之外, 艺术作品是他的重要行踪,他的感受和假想,以特定的表达方式发生关系,外化为行踪。工具的使用越接近肉身本能,就越可能顺畅表达。随着技术的发展,影像的生产和传播已经成为当代人的日常技能,摄影技术的门槛接近于消失。这时,职业和业余的竞技,转为对体验和思考质量的品咂。 所以,在摄影节这个情境中,本次展览的参加者,并没有职业摄 影家,但他们都频繁运用摄影这一工具、方式来进行表达。如果 摄影家们的展示有严格章法的话,他们并没有依循严格章法。但 从各自的表达目的来看,他们的方式是自足的。 从作品所透露出的视角、态度和观念来看,这些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各不相同的艺术家,彼此间的差异性很大 :莫俊峰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尽可能丰富的捕捉中国这个迷宫的多个碎片 ;爱默杨把实景拍摄和电脑虚拟图像结合起来,让废墟中不可见的心理状态以魔魇般的方式逼真浮现...

    行踪不定

    胡为一、李博、孟煌、莫俊峰、秦晋张竹筠、郑宏昌(均为中国艺术家)

    杜曦云

    对未知开放,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滋生出 多元的样态。当下的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驱动着方 方面面的改变,有些立竿见影,有些缓慢显形。

     

    空间和人口数量都相当巨大的中国,不同年龄、地域、性别、身份、阶层的人, 生长出越来越纷繁的差异。多元的样态和丰富、不确定等紧密相联,归因于实况的复杂。这是当代中国最富有魅力之处,也是众多问题、态度、方法的汇集之处。当然,环顾四周, 不确定似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即使欧美发达国家,曾经明确坚定的很多理念和状态,也在含混暧昧着,乃至剧烈变调着。

     

    作为一种秩序,当代文明有清晰界定的基底,在这个基底上让各种可能性自由生长。在当代中国,各自奔走的个体,行踪各异, 但是否有对当代文明的明确意识和主动追求?或者,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对与之联动的各种秩序是否有清晰的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只有仔细辨别不同个体的具体行踪,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所体验。

     

    对艺术家来说,肉身在场的日常生活本身是最真实的。除此之外, 艺术作品是他的重要行踪,他的感受和假想,以特定的表达方式发生关系,外化为行踪。工具的使用越接近肉身本能,就越可能顺畅表达。随着技术的发展,影像的生产和传播已经成为当代人的日常技能,摄影技术的门槛接近于消失。这时,职业和业余的竞技,转为对体验和思考质量的品咂。

     

    所以,在摄影节这个情境中,本次展览的参加者,并没有职业摄 影家,但他们都频繁运用摄影这一工具、方式来进行表达。如果 摄影家们的展示有严格章法的话,他们并没有依循严格章法。但 从各自的表达目的来看,他们的方式是自足的。

     

    从作品所透露出的视角、态度和观念来看,这些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各不相同的艺术家,彼此间的差异性很大 :莫俊峰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尽可能丰富的捕捉中国这个迷宫的多个碎片 ;爱默杨把实景拍摄和电脑虚拟图像结合起来,让废墟中不可见的心理状态以魔魇般的方式逼真浮现 ;李博调慢相机的快门速度,赤裸的躯体在深夜的校园中飘忽不定;胡为一把摄影和装置结合起来, 一根闪着幽冷萤光的电线贯穿青年们的肉体和其它器具,钓出生命在时空中的莫名情愫;秦晋把中国式青少年教育中常见的标徽、 口号、校服,和浩瀚宇宙以心理空间的方式组合百感交集的世界; 孟煌和张竹筠都以文献归档般的方式,组合成规整的图像,虽然组合的逻辑不同,但都是相当自觉的在特定生存环境中找寻自我, 或者质疑自我 ;郑宏昌用转基因萝卜和血液组成的装置,成为他

     

     

    拍摄的模特,用具体、直观的形象,抽象出当下在中国生活的人 几乎全都无法置身事外的某种共同处境。

     

    这些直观可感的作品,流露着当下中国的不少信息。和往昔相比, 新的变化依然随时随地在发生着,行踪可能时而直线时而曲折, 但前行的方向没有逆转。艺术家们彼此之间的差异虽然很大,但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对更加开放的未来的企盼,却是所有人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共同气息。这是生命的本能诉求,只是不同个体在不同处境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因为人性从来没有变过,尤其在具有更多可能性的当下。

  • 李博

    李博

    《游魂 —— 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门》
  • 孟煌

    孟煌

    《我 No.2》
  • 秦晋

    秦晋

    《谜》
  • 张竹筠

    张竹筠

    《高跟鞋》
  • 郑宏昌

    郑宏昌

    《血液·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