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我们的时代
金重晚,具本昌,李甲哲,闵丙宪,朴起好
策展人:金善英,石宰贤
由韩国摄影博物馆合作策划
从1910年到1945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并试图根除朝鲜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比如,在学校教育中禁止朝鲜文学和朝鲜语文。二战后仅六年,半岛再遭朝鲜战争战火重创。本次展览展出的是韩国战后出生的一代中五位最知名的摄影师的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军政府接连上台,韩国大体上依然是农业社会。他们是出国留学并将新理念带回国的第一代。不过,他们中许多人在拥抱新的美学理念时依然眷恋着祖国绝美的自然风光,韩国被大洋包围,多数国土遍布着高山和森林,韩国人的宗教活动和灵修行为主要都与自然息息相关。《重塑我们的时代》从金重晚、具本昌、李甲哲、闵丙宪和朴起好这五位生于战后的韩国摄影师的视角,探究着在经历这段波折历史之后做一名韩国人的意义。
金重晚,生于布基纳法索,在法国求学并获得1979年阿尔勒摄影节“最佳青年摄影师奖”,与2005年结束了作为时尚和名人摄影师的职业生涯,将镜头转向他祖国的乡村,尝试着通过摄影不断探索韩国传统风景画。金重晚希望深挖韩国民族认同的灵魂,不仅从主题角度(例如,刻画传统的韩服),也从技术角度(例如,把照片冲印在用桑树手工制作的韩纸上)。具本昌于1985年军政府统治时期自德国回国,他一直寻求重新进入过去的文化历史,甫一归国,便开始抓拍韩国珍宝,比如青瓷,是古朝鲜生产的主要陶瓷种类,被普遍誉为韩国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他用摄影去展现传统器皿上的白色无穷无尽的微妙差别。具本昌用破损底片冲印的照片做成拼贴画,展现的是男子裸体这样离经叛道的主题,依此他得以成名。李甲哲数十年来一直在记录韩国的萨满教和佛教,不过主要是在他的系列《冲突与反应》(1990~2001)中,他没有对焦在其中传统上很重要的元素,如塑像或人上,或是直接排除出构图,而是关注风景中的空白。三十多年来,闵丙宪用黑白银盐胶片表现自然和人体。从透过取景器观察物体开始,一直到用传统相纸冲印出画面并晾干,闵丙宪要确保他的创作不受干扰。对闵丙宪来说,最重要的并非传统的摄影流程或是手工的优势,而是他引导整个操作的自主性。朴起好幼年时移居美国,在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学习摄影。1987年回国后,供职于多家国际杂志,包括《时代》、《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数年前起,他开始记录那些将被推平来建连排房屋的废弃小镇。
本次展览的全部银盐胶片原片都来自于首尔摄影博物馆的馆藏。
展览地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