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剧场 策展人:何桂彦 记忆与剧场——王苡沫的《人间狂想曲》 王苡沫的《人间狂想曲》由行为影像、实验动画、灯箱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影像部分是艺术家和她母亲在工厂废墟中的一场对话。大合唱部分是艺术家邀请工人们再次回到工厂所进行的一场具有回忆、怀念的表演。动画部分使用真人实拍的方式,以电厂作为背景与动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工人们的异想世界。装置则采用了灯箱影像,虚构了一个空间剧场,并使其具有某种集体记忆的特征。 王苡沫是一个地道的重庆人,她的父母祖辈都是重庆电厂里的工人,在她儿时的记忆与成长的过程中,电厂所构成的一切就是其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2020年,电厂被迫关闭,工人有的转岗,有的失业,对于每一个以电厂为家的人来说,原有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生活的巨变,在很短的时间里,半岛成为了空城,电厂也成为了工业废墟。于是,在王苡沫的作品中,废弃的电厂成了图像化的废墟。在视觉上,它显得庄重、肃穆,犹如纪念碑,弥散出一种独特的仪式感。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厂不仅反映出的是中国工业化的成就,积淀着一代人的拼搏、奋斗,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梦想。在王苡沫的记忆中,那些儿时熟悉的环境,如车间、厂房、家属区等,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创作资源。它们源于艺术家个人的记忆,有着特殊的情感。但是,它们已经不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场域,而是成为了一种视觉的象征,承载着时代的印迹,凝聚着父辈们对工业化、现代化的追求。于是,艺术家与母亲的对话就显得意味深长。因为对话是在这个独特的场域展开,故此,原本日常的对话被赋予了仪式感。当艺术家邀请工人们重返现场之后,一系列的表演、行为,似乎激活了这个废墟。表演是集体性的,犹如过去集体化的生产。表演也是短暂的,但同样具有某种仪式感。工人们的在场,似乎是一种提示,意味着一代人的青春与理想的远去。表演则让这个场域变成了一个无边的剧场,也是一个临时的剧场。但是,在这个剧场之中,两代人的对话与凝视、两代人的生活与梦想等都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作品犹如挽歌,飘荡在这些废墟之上,萦绕在剧场之中。 文/何桂彦

    人间·剧场

    策展人:何桂彦

     

    记忆与剧场——王苡沫的《人间狂想曲》

     

    王苡沫的《人间狂想曲》由行为影像、实验动画、灯箱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影像部分是艺术家和她母亲在工厂废墟中的一场对话。大合唱部分是艺术家邀请工人们再次回到工厂所进行的一场具有回忆、怀念的表演。动画部分使用真人实拍的方式,以电厂作为背景与动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工人们的异想世界。装置则采用了灯箱影像,虚构了一个空间剧场,并使其具有某种集体记忆的特征。

     

    王苡沫是一个地道的重庆人,她的父母祖辈都是重庆电厂里的工人,在她儿时的记忆与成长的过程中,电厂所构成的一切就是其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2020年,电厂被迫关闭,工人有的转岗,有的失业,对于每一个以电厂为家的人来说,原有的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生活的巨变,在很短的时间里,半岛成为了空城,电厂也成为了工业废墟。于是,在王苡沫的作品中,废弃的电厂成了图像化的废墟。在视觉上,它显得庄重、肃穆,犹如纪念碑,弥散出一种独特的仪式感。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厂不仅反映出的是中国工业化的成就,积淀着一代人的拼搏、奋斗,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梦想。在王苡沫的记忆中,那些儿时熟悉的环境,如车间、厂房、家属区等,开始成为一种独特的创作资源。它们源于艺术家个人的记忆,有着特殊的情感。但是,它们已经不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场域,而是成为了一种视觉的象征,承载着时代的印迹,凝聚着父辈们对工业化、现代化的追求。于是,艺术家与母亲的对话就显得意味深长。因为对话是在这个独特的场域展开,故此,原本日常的对话被赋予了仪式感。当艺术家邀请工人们重返现场之后,一系列的表演、行为,似乎激活了这个废墟。表演是集体性的,犹如过去集体化的生产。表演也是短暂的,但同样具有某种仪式感。工人们的在场,似乎是一种提示,意味着一代人的青春与理想的远去。表演则让这个场域变成了一个无边的剧场,也是一个临时的剧场。但是,在这个剧场之中,两代人的对话与凝视、两代人的生活与梦想等都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作品犹如挽歌,飘荡在这些废墟之上,萦绕在剧场之中。

     

    文/何桂彦

  • 艺术家:王苡沫 1996年出生于中国重庆,现居成都。 王苡沫是一名独立艺术家,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主要创作方向为实验影像,作品涉及实验动画、装置艺术、影像摄影。现研究方向为探寻电影与动画之间的交互关系,寻找他们之间边界的拓展和延伸,对社会变革和未知学科的讨论。 近期参与的展览包括:中法“贝克·文艺复兴”艺术家优才计划(贝克庄园,干邑,法国,2019),“把艺术还给人民”首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懒坝美术馆,重庆,中国,2019),“人证·物证——2020年的八位女性艺术家”(何多苓美术馆,成都,中国,2020),“‘姓·名’十位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心理剧场”(悦来美术馆,重庆,中国,2021)。

    艺术家:王苡沫

     

    1996年出生于中国重庆,现居成都。

     

    王苡沫是一名独立艺术家,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主要创作方向为实验影像,作品涉及实验动画、装置艺术、影像摄影。现研究方向为探寻电影与动画之间的交互关系,寻找他们之间边界的拓展和延伸,对社会变革和未知学科的讨论。

     

    近期参与的展览包括:中法“贝克·文艺复兴”艺术家优才计划(贝克庄园,干邑,法国,2019),“把艺术还给人民”首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懒坝美术馆,重庆,中国,2019),“人证·物证——2020年的八位女性艺术家”(何多苓美术馆,成都,中国,2020),“‘姓·名’十位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心理剧场”(悦来美术馆,重庆,中国,2021)。

  • 策展人:何桂彦 批评家、策展人。 1976年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 现为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重庆雕塑学会副会长。 曾出版著作与编著17本。曾先后在《艺术评论》、《文艺研究》、《美术研究》、《艺术当代》等杂志期刊上发表批评文章60余篇,超过40万字。策划过数十个当代艺术展,以及双年展。曾获得2007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提名的年度优秀策展人。

    策展人:何桂彦

     

    批评家、策展人。

     

    1976年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

     

    现为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重庆雕塑学会副会长。

     

    曾出版著作与编著17本。曾先后在《艺术评论》、《文艺研究》、《美术研究》、《艺术当代》等杂志期刊上发表批评文章60余篇,超过40万字。策划过数十个当代艺术展,以及双年展。曾获得2007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提名的年度优秀策展人。

  • 王苡沫,《人间狂想曲》,2021年。灯箱喷绘布,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Wang Yimo, Rhapsody in the World, 2021. Light box printing cloth, dimension variable. Courtesy of the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