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之间: 2023年度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影像展 《光影之间》,是本次展览的题目,寓意世界有其光明和阴暗,但不管怎么说,人类仍然抱持希望,在为一个更好一些的世界和生活而努力。这样的努力仍然值得期待,而且这样的努力也是包括这些摄影家通过他们手中的徕卡相机所见,并且与我们殷切分享的。 今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以下简称LOBA奖)得主伊斯梅尔·费尔杜斯的《海滩》系列,呈现了人与自然的某种互动,以及在这种互动中经由照相机中介而展现的丰富人性。而贯穿整个系列的孟加拉人喜爱的橘红色,既是一种民族符号,与海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可以认为寄托对未来的想象。LOBA新人奖得主乐子毅的摄影,展示了年轻人面对严峻现实时的生活态度。被乐子毅捕捉到的他们的松弛姿势与迷茫神色,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成不变的状态。这些年轻人只是暂时停顿下来,在重新校正自己的生活目标。虽然这两位摄影家的作品展现了不同环境里的人的不同状态、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但都对于人和人性有着敏锐深入的观察。而埃里克·布维眼中的大自然是如此的变幻无常,但也让我们看见自然的伟岸与深邃。他以古典摄影技法所摄得的自然风景,不仅仅是对于阿尔卑斯山冰川消逝的视觉挽歌,更是对于人类面临严峻气候危机的警示。作为自然对立面的城市,是人活动的场所与舞台,而古斯塔沃·米纳斯的街拍影像,以抓拍的手法将人与城市融于一体,给出了一个超现实的城市景象。这四位摄影家来自世界的不同地方,所面对的对象和处理的题材各有不同,他们的艺术观念、摄影语言和手法也各有追求,但他们的共同追求是,如何展现出他们对于人类生活的关注和对于环境的关切。从他们的风格各异的作品,我们可以确认,虽然身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处于不同的现实和生存状态,但人类对于有尊严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确切的。而摄影则是一种既见证,也是确认人类美好意志的重要手段。 这是具有悠久历史的LOBA奖获奖作品第一次在集美·阿尔勒这个中国具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摄影节的首次亮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期待在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中国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与全球优秀的摄影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文/顾铮

    光影之间:

    2023年度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影像展

     

    《光影之间》,是本次展览的题目,寓意世界有其光明和阴暗,但不管怎么说,人类仍然抱持希望,在为一个更好一些的世界和生活而努力。这样的努力仍然值得期待,而且这样的努力也是包括这些摄影家通过他们手中的徕卡相机所见,并且与我们殷切分享的。

     

    今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以下简称LOBA奖)得主伊斯梅尔·费尔杜斯的《海滩》系列,呈现了人与自然的某种互动,以及在这种互动中经由照相机中介而展现的丰富人性。而贯穿整个系列的孟加拉人喜爱的橘红色,既是一种民族符号,与海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可以认为寄托对未来的想象。LOBA新人奖得主乐子毅的摄影,展示了年轻人面对严峻现实时的生活态度。被乐子毅捕捉到的他们的松弛姿势与迷茫神色,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成不变的状态。这些年轻人只是暂时停顿下来,在重新校正自己的生活目标。虽然这两位摄影家的作品展现了不同环境里的人的不同状态、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但都对于人和人性有着敏锐深入的观察。而埃里克·布维眼中的大自然是如此的变幻无常,但也让我们看见自然的伟岸与深邃。他以古典摄影技法所摄得的自然风景,不仅仅是对于阿尔卑斯山冰川消逝的视觉挽歌,更是对于人类面临严峻气候危机的警示。作为自然对立面的城市,是人活动的场所与舞台,而古斯塔沃·米纳斯的街拍影像,以抓拍的手法将人与城市融于一体,给出了一个超现实的城市景象。这四位摄影家来自世界的不同地方,所面对的对象和处理的题材各有不同,他们的艺术观念、摄影语言和手法也各有追求,但他们的共同追求是,如何展现出他们对于人类生活的关注和对于环境的关切。从他们的风格各异的作品,我们可以确认,虽然身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处于不同的现实和生存状态,但人类对于有尊严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确切的。而摄影则是一种既见证,也是确认人类美好意志的重要手段。

     

    这是具有悠久历史的LOBA奖获奖作品第一次在集美·阿尔勒这个中国具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摄影节的首次亮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期待在今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中国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与全球优秀的摄影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文/顾铮

  • 艺术家:埃里克·布维 埃里克·布维于1961年出生于巴黎,在巴黎的艾斯蒂安高等平面设计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和平面设计。他于80年代开始在伽玛图片社开始了摄影生涯;自1990年以来,他在世界各地的动荡地区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拍摄。他的摄影作品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五项世界新闻摄影奖和两项维萨奖。自2011年以来,他一直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纪实摄影项目。他目前往返居住于巴黎和巴斯克地区的圣让德吕兹。

    埃里克·布维的肖像 ©Cerise Bouvet

    艺术家:埃里克·布维

     

    埃里克·布维于1961年出生于巴黎,在巴黎的艾斯蒂安高等平面设计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和平面设计。他于80年代开始在伽玛图片社开始了摄影生涯;自1990年以来,他在世界各地的动荡地区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拍摄。他的摄影作品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五项世界新闻摄影奖和两项维萨奖。自2011年以来,他一直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纪实摄影项目。他目前往返居住于巴黎和巴斯克地区的圣让德吕兹。

  • 艺术家:伊斯梅尔·费尔杜斯 伊斯梅尔·费尔杜斯,1989年出生于孟加拉国,目前往返居住于美国纽约和孟加拉国。他是巴黎Agence VU’画廊的成员,围绕着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主题展开工作。在达喀尔的商学院学习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摄影。2013年,达喀尔的拉纳广场服装厂(Rana Plaza)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100多名工人死亡,成为孟加拉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事件发生后,费尔杜斯创作了一系列深刻的摄影作品。他的纪录片《时尚的代价》(The Cost of Fashion)和摄影项目《拉纳广场之后》(After Rana Plaza)揭示了“快时尚”行业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他的摄影作品也涉及四大洲的移民和难民问题。费尔杜斯受雇于多家重要报纸和杂志,其作品已斩获许多奖项。

    伊斯梅尔·费尔杜斯的肖像 ©Danielle Amy

    艺术家:伊斯梅尔·费尔杜斯

     

    伊斯梅尔·费尔杜斯,1989年出生于孟加拉国,目前往返居住于美国纽约和孟加拉国。他是巴黎Agence VU’画廊的成员,围绕着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主题展开工作。在达喀尔的商学院学习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摄影。2013年,达喀尔的拉纳广场服装厂(Rana Plaza)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100多名工人死亡,成为孟加拉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事件发生后,费尔杜斯创作了一系列深刻的摄影作品。他的纪录片《时尚的代价》(The Cost of Fashion)和摄影项目《拉纳广场之后》(After Rana Plaza)揭示了“快时尚”行业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他的摄影作品也涉及四大洲的移民和难民问题。费尔杜斯受雇于多家重要报纸和杂志,其作品已斩获许多奖项。

  • 艺术家:古斯塔沃·米纳斯 米纳斯出生于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市镇卡西亚,在隆德里纳州立大学学习新闻学,并师从卡洛斯·莫雷拉(Carlos Moreira)学习摄影。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从事街头摄影师的工作。2017年,他的《公交车站》为他赢得了城市未来类别的拉美年度图片奖项。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并被广泛展出。他的第一本书《Maximum Shadow Minimal Light》于2019年由Edition Lammerhuber出版社出版。米纳斯现居住于巴西利亚。

    古斯塔沃·米纳斯的肖像 ©Ale Ruaro

    艺术家:古斯塔沃·米纳斯

     

    米纳斯出生于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市镇卡西亚,在隆德里纳州立大学学习新闻学,并师从卡洛斯·莫雷拉(Carlos Moreira)学习摄影。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从事街头摄影师的工作。2017年,他的《公交车站》为他赢得了城市未来类别的拉美年度图片奖项。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并被广泛展出。他的第一本书《Maximum Shadow Minimal Light》于2019年由Edition Lammerhuber出版社出版。米纳斯现居住于巴西利亚。

  • 艺术家:乐子毅 乐子毅,1993年出生于福建,目前是一名生活工作于云南的自由摄影师。他从2020年10月开始创作这组LOBA获奖作品,当时他因工作搬到了杭州,但很快就对日复一日的工作感到厌倦。以此为契机,他开始为自己这一代人创作这一系列肖像作品。

    乐子毅的肖像 ©️乐子毅

    艺术家:乐子毅

     

    乐子毅,1993年出生于福建,目前是一名生活工作于云南的自由摄影师。他从202010月开始创作这组LOBA获奖作品,当时他因工作搬到了杭州,但很快就对日复一日的工作感到厌倦。以此为契机,他开始为自己这一代人创作这一系列肖像作品。

  • 策展人:顾铮 策展人、评论家。 1959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顾铮是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 顾铮学术兴趣主要为:20世纪现代艺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研究和摄影史等。他著有《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ic Art (中国当代摄影艺术)》(2011,中文版与法文版)、《摄影的人,在路上》(2013,台北)、《当代摄影文化地图》(2016)、《没有美满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来自上海——摄影现代性检证》(2017)、《他们如何接纳摄影》(2018)、《城市表情》(2020)、《中国当代摄影景观》(2022)等。他主编有:《西方摄影文论选》(2005)、《摄影·社会·空间》(2010)、《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合编,2013)等。 顾铮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他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顾铮于2020年至2022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并于2023年担任其艺术委员会成员。

    顾铮的肖像

    策展人:顾铮

     

    策展人、评论家。

     

    1959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顾铮是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和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

     

    顾铮学术兴趣主要为:20世纪现代艺术、当代中国纪实摄影、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研究和摄影史等。他著有《Chinese Contemporary Photographic Art (中国当代摄影艺术)》(2011,中文版与法文版)、《摄影的人,在路上》(2013,台北)、《当代摄影文化地图》(2016)、《没有美满结局的童话:战争、宣传与图像》、《来自上海——摄影现代性检证》(2017)、《他们如何接纳摄影》(2018)、《城市表情》(2020)、《中国当代摄影景观》(2022)等。他主编有:《西方摄影文论选》(2005)、《摄影·社会·空间》(2010)、《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合编,2013)等。

     

    顾铮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他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顾铮于2020年至2022年担任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并于2023年担任其艺术委员会成员。

  • 伊斯梅尔·费尔杜斯,《科克斯巴扎尔海滩上的渔民》,2022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伊斯梅尔·费尔杜斯,《科克斯巴扎尔海滩的救生员》,2020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乐子毅,《望向窗外的少年》,2021年,杭州。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乐子毅,《一个华裔意大利女生》,2021年,杭州。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古斯塔沃·米纳斯,《在往返于巴西利亚和圣保罗的航班上》,2022年,巴西。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古斯塔沃·米纳斯,《在马里利亚巴士站走出厕所的男子》,2021年,巴西。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埃里克·布维,《格雷蓬峰》,2022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埃里克·布维,《冰之海》,2022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