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广隶 退入地下世界 去往未知之渊 希腊语“Katabasis”常指“通往地下的旅程”,比如奥尔菲斯那段著名的冥府之旅。在本展览项目中,它指一种后撤的行为,比如把故事中的人物抹去,同时也指时间的倒退,一种普遍存在于技术图像世界的操作手法,以及它所提供的隐喻功能。 通过对图像的可操作性的讨论,刘广隶积极地参与到一个以3D建模、CGI、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和论文电影为手段的现实主义模式的建构运动中。他的近作延续了对“虚构”(Fiction)的当代境况探讨:假说如何以表演奇迹为前提赢取公众的信任,虚拟图像如何以照片写实风格(Photorealism)为代价让其叙事可信。在这两种情况中,制造共同的、可信的知觉体验对于预言者、好莱坞影像制作者以及艺术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两部论文电影《如何将大海一分为二》与《如何想象不可想象之物》指出:人为制造的奇迹(比如摩西分海或加密货币)与集体幻觉(比如荧幕上的恐龙)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观众往往被置于无法以常识理解的、不可思考的模糊地带:这个超自然对象看上去是如此可信且有据可考(考古的物证或是他人的言证),但又是不大可能的,它到底真的存在,还是我在做梦? 恐怖诞于不可知的深处,与它的不期而遇又何以呈现光明圣洁之景?不同于预言者或好莱坞影像制作者,艺术家总是倾向于与政治或道德领域惯用的风格和隐喻做出区分,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和“虚构”形式作斗争,而且往往是与照片写实主义背道而驰的。通过将权威的形象转变为可操作的图像,比如在“之前或之后”系列中用快进、暂停、倒带等当代视听语言改造古典题材的绘画,广隶在历史主义的叙事逻辑中加入异质性。他更改了叙事者的身份,把语境扩大到地下世界的时间尺度,将记录了传说中的英雄、人定胜天的意志、人类文明的“爆炸性新闻”时刻甚至是其整段历史的图层刻意抹去,以地球上无机生命的“历史”取而代之。萦绕于展场的声音采集于广隶家乡地下六百米深处的锑矿矿洞内,将这段不可想像的时间与技术媒介的当代历史隐秘地联系了起来。 可以说,艺术家策略性地采用了迪迪-于贝尔曼(Didi-Huberman)称之为“视觉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从共同的知觉体验——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图像”——的社会功能层面和认知模型层面挖掘“虚构”的历史沉积。在展览的第二个部分,通过一系列有关恐龙当代再现形式的图像,艺术家揭示了主流的“虚构”作品是如何在多个层面上运作的:借助于“科学的”假说,将无法想象的、不大可能的过去塑造成写实的、真实的模型,甚至是未来的脚本。在科学、好莱坞和艺术之间,没有谁具备最终话语权。问题是,今天谁拥有做梦的权力,谁拥有令人信服的能力? 文/陈旻

    刘广隶

    退入地下世界

     

    去往未知之渊

     

    希腊语“Katabasis”常指“通往地下的旅程”,比如奥尔菲斯那段著名的冥府之旅。在本展览项目中,它指一种后撤的行为,比如把故事中的人物抹去,同时也指时间的倒退,一种普遍存在于技术图像世界的操作手法,以及它所提供的隐喻功能。

     

    通过对图像的可操作性的讨论,刘广隶积极地参与到一个以3D建模、CGI、人工智能生成图像和论文电影为手段的现实主义模式的建构运动中。他的近作延续了对“虚构”(Fiction)的当代境况探讨:假说如何以表演奇迹为前提赢取公众的信任,虚拟图像如何以照片写实风格(Photorealism)为代价让其叙事可信。在这两种情况中,制造共同的、可信的知觉体验对于预言者、好莱坞影像制作者以及艺术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两部论文电影《如何将大海一分为二》与《如何想象不可想象之物》指出:人为制造的奇迹(比如摩西分海或加密货币)与集体幻觉(比如荧幕上的恐龙)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观众往往被置于无法以常识理解的、不可思考的模糊地带:这个超自然对象看上去是如此可信且有据可考(考古的物证或是他人的言证),但又是不大可能的,它到底真的存在,还是我在做梦?

     

    恐怖诞于不可知的深处,与它的不期而遇又何以呈现光明圣洁之景?不同于预言者或好莱坞影像制作者,艺术家总是倾向于与政治或道德领域惯用的风格和隐喻做出区分,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和“虚构”形式作斗争,而且往往是与照片写实主义背道而驰的。通过将权威的形象转变为可操作的图像,比如在“之前或之后”系列中用快进、暂停、倒带等当代视听语言改造古典题材的绘画,广隶在历史主义的叙事逻辑中加入异质性。他更改了叙事者的身份,把语境扩大到地下世界的时间尺度,将记录了传说中的英雄、人定胜天的意志、人类文明的“爆炸性新闻”时刻甚至是其整段历史的图层刻意抹去,以地球上无机生命的“历史”取而代之。萦绕于展场的声音采集于广隶家乡地下六百米深处的锑矿矿洞内,将这段不可想像的时间与技术媒介的当代历史隐秘地联系了起来。

     

    可以说,艺术家策略性地采用了迪迪-于贝尔曼(Didi-Huberman)称之为“视觉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从共同的知觉体验——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图像”——的社会功能层面和认知模型层面挖掘“虚构”的历史沉积。在展览的第二个部分,通过一系列有关恐龙当代再现形式的图像,艺术家揭示了主流的“虚构”作品是如何在多个层面上运作的:借助于“科学的”假说,将无法想象的、不大可能的过去塑造成写实的、真实的模型,甚至是未来的脚本。在科学、好莱坞和艺术之间,没有谁具备最终话语权。问题是,今天谁拥有做梦的权力,谁拥有令人信服的能力?

     

    文/陈旻

  • 艺术家:刘广隶 1990年生于湖南冷水江市,现工作、生活于巴黎。2020年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的创作通常在描述历史或事件不同方式的狭缝中吸取养分,最后在装置、视频、纪录片和绘画中找到它们自己该有的姿态,它们暗示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是由信息媒介格式、预先存在的语言和社会规范所塑造的。他曾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金尼卡奖及荣誉奖 (2021、2022)、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金钥匙奖(2021)等奖项。

    刘广隶的肖像

    艺术家:刘广隶

     

    1990生于湖南冷水江市,现工作、生活于巴黎。2020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的创作通常在描述历史或事件不同方式的狭缝中吸取养分,最后在装置、视频、纪录片和绘画中找到它们自己该有的姿态,它们暗示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是由信息媒介格式、预先存在的语言和社会规范所塑造的。他曾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金尼卡奖荣誉奖 (20212022、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金钥匙奖(2021)等奖项。

  • 策展人:陈旻 策展人,艺术学博士,曾留法十年,现任职于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她的研究方向包含新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超现实主义与欧洲艺术先锋派等,近年策划的展览有《夜间剧作》(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项目)、《造世练习》(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有时你的双腿让酣睡的波浪移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游戏社会:狼、猞猁和蚁群》(Hyundai Blue Prize获奖展)。文章见刊于《新美术》《艺术界LEAP》《信睿周报》《艺术当代》《澎湃》《黑齿》《中国游戏研究》等,近期有多本艺术史译著出版。

    陈旻的肖像

    策展人:陈旻

     

    策展人,艺术学博士,曾留法十年,现任职于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她的研究方向包含新媒体艺术、艺术科技、超现实主义与欧洲艺术先锋派等,近年策划的展览有《夜间剧作》(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项目)、《造世练习》(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有时你的双腿让酣睡的波浪移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游戏社会:狼、猞猁和蚁群》(Hyundai Blue Prize获奖展)文章见刊于《新美术》《艺术界LEAP》《信睿周报》《艺术当代》《澎湃》《黑齿》《中国游戏研究》等,近期有多本艺术史译著出版。

  • 刘广隶,《圣乔治屠龙之前或之后》,2023年。单通道彩色影像,10分,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刘广隶,《如何将大海一分为二》,2022年。三通道彩色影像,7分32秒,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刘广隶,《穿越红海之前或以后》,2023年。单通道彩色影像,10分,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刘广隶,《涨或落的之前或以后》,2023年。单通道黑白影像,实时模拟,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刘广隶,《作为表面》,2023年。单通道彩色影像,AI生成,3分02秒,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刘广隶,《如何想象不可想象之物》,2023年。双通道彩色影像,17分44秒,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