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兰坡 许多谜,在粘滞处,在空旷处 标题引自张兰坡作品《赤·壁》的作品阐述。粘滞和空旷,正好是张兰坡近两年的新作品给我的直观感觉。 粘滞是观看时的“体感”。似乎为这样的场景:我在放大张兰坡的图像并尝试进入局部的过程中,被图像里的细节拉扯、牵制、汗流浃背。我尝试继续深入隐约可见的缝隙,但由于被粘连而步履蹒跚。空旷是观看后的余味——那是自眼睛贯穿后脑所凿出的空旷,又反向直至画面中的光源——洞口。就算从巨幅输出挂在墙上的照片面前一步步退后,退到画框之外现实的空旷处,也依然有股希望被死白的洞口吸纳进去的冲动。另一侧会是怎样的空旷? 粘滞与空旷揉搓出关于历史和人性、揭示和遮蔽、死亡和永生(或者反过来,寂灭)纷繁的谜,而后者也指向了我一直以来的终极恐惧,那是对人肉体和精神都消亡后再也无法感知一切,而时间和宇宙依然“永久”存在着这种状态的恐惧。不是对死亡本身有多芥蒂,而是惧于死亡之后万籁俱寂的虚无——世界上一切都还将继续运转,但我永无法再感知、体验。这种恐惧在我第一次看到张兰坡的作品时或多或少具像化了,同时又有些释然,因为“无可知”至少在他的作品里暂时得到了消解。 张兰坡的作品为探索关于死亡与死后之谜注射了细微但极有力量的光。在过往一次聊天里,张兰坡表达了对我所说的终极恐惧的理解:“几年前我曾因为耳鸣被误诊为绝症,虽然这个误会只持续了两天,可这48小时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所有人终将与终极恐惧遭遇,也终将虚无。所幸的是,由终点回望,许多事情一目了然,正因为未来虚无的衬托,此生反被映照得光华灿烂或光怪陆离。” 洞窟里,张兰坡在深邃的虚无之中开凿着:雕塑的局部、石块、模型、骨灰、尸骸标本、血管神经、病理切片等或隐蔽或为人忌惮的存在,都被他雕刻成了各种被历史掩埋的象征物。它们的生成也逐渐剖开了纯粹的幽暗,以此,张兰坡试着逐步逼退“终极恐惧”,——让光穿透暗黑的画面,创造一种他所说的“内发光”的视觉效果。在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张兰坡挖掘出“伸手不见五指的光明”——“我立定细看,在黑暗边缘,浮生若尘,金光万道”。 文/何博

    张兰坡

    许多谜,在粘滞处,在空旷处

     

    标题引自张兰坡作品《赤·壁》的作品阐述。粘滞和空旷,正好是张兰坡近两年的新作品给我的直观感觉。

     

    粘滞是观看时的“体感”。似乎为这样的场景:我在放大张兰坡的图像并尝试进入局部的过程中,被图像里的细节拉扯、牵制、汗流浃背。我尝试继续深入隐约可见的缝隙,但由于被粘连而步履蹒跚。空旷是观看后的余味——那是自眼睛贯穿后脑所凿出的空旷,又反向直至画面中的光源——洞口。就算从巨幅输出挂在墙上的照片面前一步步退后,退到画框之外现实的空旷处,也依然有股希望被死白的洞口吸纳进去的冲动。另一侧会是怎样的空旷?

     

    粘滞与空旷揉搓出关于历史和人性、揭示和遮蔽、死亡和永生(或者反过来,寂灭)纷繁的谜,而后者也指向了我一直以来的终极恐惧,那是对人肉体和精神都消亡后再也无法感知一切,而时间和宇宙依然“永久”存在着这种状态的恐惧。不是对死亡本身有多芥蒂,而是惧于死亡之后万籁俱寂的虚无——世界上一切都还将继续运转,但我永无法再感知、体验。这种恐惧在我第一次看到张兰坡的作品时或多或少具像化了,同时又有些释然,因为“无可知”至少在他的作品里暂时得到了消解。

     

    张兰坡的作品为探索关于死亡与死后之谜注射了细微但极有力量的光。在过往一次聊天里,张兰坡表达了对我所说的终极恐惧的理解:“几年前我曾因为耳鸣被误诊为绝症,虽然这个误会只持续了两天,可这48小时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所有人终将与终极恐惧遭遇,也终将虚无。所幸的是,由终点回望,许多事情一目了然,正因为未来虚无的衬托,此生反被映照得光华灿烂或光怪陆离。”

     

    洞窟里,张兰坡在深邃的虚无之中开凿着:雕塑的局部、石块、模型、骨灰、尸骸标本、血管神经、病理切片等或隐蔽或为人忌惮的存在,都被他雕刻成了各种被历史掩埋的象征物。它们的生成也逐渐剖开了纯粹的幽暗,以此,张兰坡试着逐步逼退“终极恐惧”,——让光穿透暗黑的画面,创造一种他所说的“内发光”的视觉效果。在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张兰坡挖掘出“伸手不见五指的光明”——“我立定细看,在黑暗边缘,浮生若尘,金光万道”。

     

    文/何博

  • 艺术家:张兰坡 张兰坡,祖籍湖南,生于兰州,广州美术学院硕士。高校教师,现居广东肇庆。其作品通过持续逼近拍摄死亡,以达到重构生命图景的目的。在比“生”更悠远辽阔的“永生”世界里,重新探讨人性深处的两难之择——那是关于功与过、罪与罚、人性与神性、认知与判断、掩盖与昭彰的矛盾史。也正是这些矛盾吸引着他不断去展开思考与发现。作品曾展出于多地: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辽宁美术馆、成都时代美术馆、江苏寒山美术馆、木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当代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杭州公望美术馆、2020国际神圣与人类宗教当代艺术双年展、泰国曼谷、韩国青州和美国洛杉矶。 张兰坡及其作品曾获的荣誉包括: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书(2020)、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20)、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佳摄影师奖(2020)、三影堂摄影奖媒体关注奖(2019)、金翅鸟最佳出版物奖(2019)、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提名奖(2015)和2014年度中国十佳新锐摄影师奖。 个人作品出版包括《原相纸印——张兰坡作品选》(2019)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系列:张兰坡卷》(2016)。张兰坡的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丽水摄影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和53美术馆收藏。

    张兰坡的肖像

    艺术家:张兰坡

     

    张兰坡,祖籍湖南,生于兰州,广州美术学院硕士。高校教师,现居广东肇庆。其作品通过持续逼近拍摄死亡,以达到重构生命图景的目的。在比“生”更悠远辽阔的“永生”世界里,重新探讨人性深处的两难之择——那是关于功与过、罪与罚、人性与神性、认知与判断、掩盖与昭彰的矛盾史。也正是这些矛盾吸引着他不断去展开思考与发现。作品曾展出于多地: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辽宁美术馆、成都时代美术馆、江苏寒山美术馆、木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当代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杭州公望美术馆、2020国际神圣与人类宗教当代艺术双年展、泰国曼谷、韩国青州和美国洛杉矶。

     

    张兰坡及其作品曾获的荣誉包括: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书(2020)、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20)、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佳摄影师奖(2020)、三影堂摄影奖媒体关注奖(2019)、金翅鸟最佳出版物奖(2019)、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提名奖(2015)和2014年度中国十佳新锐摄影师奖。

     

    个人作品出版包括《原相纸印——张兰坡作品选》(2019)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系列:张兰坡卷》(2016)。张兰坡的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丽水摄影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和53美术馆收藏。

  • 策展人:何博 何博1989年出⽣于四川德阳,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硕士,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项目硕士(MAPS)。 何博的艺术实践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图像和文本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尝试处理2008年四川地震背景下记忆和后记忆的话题。 何博曾入选“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2022)、荷兰 LensCulture 曝光奖评委选择奖(2020)、荷兰Foam Talent Call(2018)、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2017);曾获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优秀展览奖(2018)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8、2016)。作品曾展出于阿姆斯特丹、海牙、纽约、伦敦、法兰克福、赫尔辛基、洛迦诺、伊斯兰堡、曼谷、清迈等地,以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和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中国摄影节。 何博曾策划“于风暴中心治愈我——摄影新节点,生于一九九〇”群展(联合策展人:高明昔,杭州仓美术馆,2022)和“摄影毕业季暨2019年度全国高校摄影优秀毕业作品年展”(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潍坊,2019),曾担任“TOP20·2017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展”(杭州浙江美术馆,2017)和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展致敬展“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展”(平遥,2014)的执行策展人。 个人网站: hebo.photography

    何博的肖像

    策展人:何博

     

    何博1989年出⽣于四川德阳,是一名基于摄影图像的艺术创作者、写作者、教育者和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硕士,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KABK)“摄影与社会”项目硕士(MAPS)。

     

    何博的艺术实践涉及现成图像的再创作,图像和文本的叙事关系,战争、灾难和暴力背景下的沟通障碍,档案和记忆的虚构性,以及摄影在构建历史和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功能及效果等方面。与他人的合作以及受众的参与,是何博实践重要的环节。目前,何博尝试处理2008年四川地震背景下记忆和后记忆的话题。

     

    何博曾入选“瑞士Verzasca山谷驻留项目”(2022)、荷兰 LensCulture 曝光奖评委选择奖(2020)、荷兰Foam Talent Call(2018)、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2017);曾获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优秀展览奖(2018)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8、2016)。作品曾展出于阿姆斯特丹、海牙、纽约、伦敦、法兰克福、赫尔辛基、洛迦诺、伊斯兰堡、曼谷、清迈等地,以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和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中国摄影节。

     

    何博曾策划“于风暴中心治愈我——摄影新节点,生于一九九〇”群展(联合策展人:高明昔,杭州仓美术馆,2022)和“摄影毕业季暨2019年度全国高校摄影优秀毕业作品年展”(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潍坊,2019),曾担任“TOP20·2017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展”(杭州浙江美术馆,2017)和第14届平遥国际摄影⼤展致敬展“被遗忘的影像记忆——袁毅平摄影展”(平遥,2014)的执行策展人。

     

    个人网站: hebo.photography

  • 张兰坡,《赤,壁》,2020。艺术微喷,600 x 28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兰坡,《大鱼》,2022。艺术微喷,240 x 15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兰坡,《巨人传 四》, 2021。艺术微喷,300 x 45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兰坡,《巨人传 五》,2023。艺术微喷,300 x 37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兰坡,《潮留》,2022。艺术微喷,85 x 15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兰坡,《渔家傲》,2023。艺术微喷,300 x 34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张兰坡,《膛线》,2022。艺术微喷,300 x 262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